-
18 2021-1
一元二氧化氯
所謂的一元二氧化氯是通過微膠囊或鈍化劑分別對二氧化氯的母體成份亞氯酸鈉進行阻隔包裹,把二者隔離后以達到去除二者反應的目的。所采用的微膠囊或鈍化劑都必須是水溶性的,放入水中就會立即產生二氧化氯。由于隔離劑必須是水溶性的,因些一元二氧化氯產品的生產、貯存、運輸、使用過程中必須全程嚴格的干燥防水隔離。諸多環節均不能發生受潮情況。
二氧化氯產品是由金屬氯酸鹽在一定條件下逸出二氧化氯氣體的殺毒劑,研發過程先后經歷二元溶液、二元粉劑、一元粉劑、一元片劑等階段。
一元粉劑一般分散在較大劑量包裝中,產品在有效期內全程不能受潮,產品在使用時一次用完,包裝袋不能破損。
針對一元粉劑的狀況,一元片劑的研發相繼展開。片劑通過壓制過程,去除了因粉劑的流動性而發生整體反應的可能,通過單片包裝將受損情況局限單片范圍內,從而避免事故發生。
優點
1、生產運輸方便
2、使用簡單、只需要一種產品就可以。 -
18 2021-1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主體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污染等。
基本含義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主體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污染等。改良治理方面,對重金屬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學改良劑,以及改變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物質,減少其活性;對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堿性肥料、翻耕曬壟、灌水沖洗等措施加以治理。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如日本根據土壤污染立法,對特定有害物鎘、銅、砷,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即定為治理區,需由當地采取治理措施:糙米中鎘濃度超過或可能超過1mg/kg的地區;水田中銅濃度用0.1N鹽酸提取、測定,超過125mg/kg的地區;水田中砷濃度(0.1N鹽酸提。┰10-20mg/kg以上的地區。
現狀及危害
土壤污染現狀
土壤是人類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棄物向土壤系統轉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匯集、殘留于土壤環境中。據估計,我國受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的土壤面積達上千萬公頃,其中礦區污染土壤達200萬hm2、 [3] 石油污染土壤約500萬hm2、固廢堆放污染土壤約5萬hm2,已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食品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污染物質的種類主要有重金屬、硝酸鹽、農藥及持久性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病原菌/病毒及異型生物質等。按污染物性質,可分為無機污染、污染及生物污染等三大類型。根據環境中污染物的存在狀態,可分為單一污染、復合污染及混合污染等。依污染物來源,可分為農業物資(化肥、農藥、農膜等)污染型、工企三廢(廢水、廢渣、廢氣)污染型及城市生活廢物(污水、固廢、煙/尾氣等)污染型。按污染場地(所),又可分為農田、礦區、工業區、老城區及填埋區等污染退化?梢,我國土壤污染退化已表現出多源、復合、量大、面廣、持久、毒害的現代環境污染特征,正從常量污染物轉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尤其在經濟快速發展地區。我國土壤污染退化的總體現狀已從局部蔓延到區域,從城市城郊延伸到鄉村,從單一污染擴展到復合污染,從有毒有害污染發展有毒有害污染與N、P營養污染的交叉,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農業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或混合的態勢。
土壤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后果。
首先,土壤污染使本來就緊張的耕地資源更加短缺。
第二,土壤污染給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
第三,土壤污染給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第四,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五,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遷移性和滯留性,有可能繼續造成新的土地污染。
第六、土壤污染嚴重危及后代子孫的利益,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18 2021-1
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主體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污染等。
基本含義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主體應放在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制;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污染等。改良治理方面,對重金屬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學改良劑,以及改變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物質,減少其活性;對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堿性肥料、翻耕曬壟、灌水沖洗等措施加以治理。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如日本根據土壤污染立法,對特定有害物鎘、銅、砷,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即定為治理區,需由當地采取治理措施:糙米中鎘濃度超過或可能超過1mg/kg的地區;水田中銅濃度用0.1N鹽酸提取、測定,超過125mg/kg的地區;水田中砷濃度(0.1N鹽酸提。┰10-20mg/kg以上的地區。
現狀及危害
土壤污染現狀
土壤是人類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棄物向土壤系統轉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匯集、殘留于土壤環境中。據估計,我國受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的土壤面積達上千萬公頃,其中礦區污染土壤達200萬hm2、 [3] 石油污染土壤約500萬hm2、固廢堆放污染土壤約5萬hm2,已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食品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污染物質的種類主要有重金屬、硝酸鹽、農藥及持久性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病原菌/病毒及異型生物質等。按污染物性質,可分為無機污染、污染及生物污染等三大類型。根據環境中污染物的存在狀態,可分為單一污染、復合污染及混合污染等。依污染物來源,可分為農業物資(化肥、農藥、農膜等)污染型、工企三廢(廢水、廢渣、廢氣)污染型及城市生活廢物(污水、固廢、煙/尾氣等)污染型。按污染場地(所),又可分為農田、礦區、工業區、老城區及填埋區等污染退化?梢,我國土壤污染退化已表現出多源、復合、量大、面廣、持久、毒害的現代環境污染特征,正從常量污染物轉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尤其在經濟快速發展地區。我國土壤污染退化的總體現狀已從局部蔓延到區域,從城市城郊延伸到鄉村,從單一污染擴展到復合污染,從有毒有害污染發展有毒有害污染與N、P營養污染的交叉,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農業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或混合的態勢。
土壤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后果。
首先,土壤污染使本來就緊張的耕地資源更加短缺。
第二,土壤污染給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
第三,土壤污染給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第四,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五,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遷移性和滯留性,有可能繼續造成新的土地污染。
第六、土壤污染嚴重危及后代子孫的利益,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18 2021-1
我國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施用化學改良劑,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環境容量,增強土壤凈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堿性磷酸鹽、氧化鐵、碳酸鹽和硫化物等化學改良劑,加速物質的分解,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減少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的遷移能力,使其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以減輕土壤中重金屬的毒害。針對物質污染,用植物、病毒聯合加速物質降解。針對無機物污染,利用植物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屬從土壤中帶走。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平衡。
3、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
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使某些重金屬污染物轉化為難溶態沉淀物,控制其遷移和轉化,減少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主要是通過調節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實現。
4、改變耕作制度,實行翻土和換土
改變耕作制度會引起土壤環境條件的變化,去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對于污染嚴重的土壤,采取鏟除表土和換客土的方法;對于輕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換無污染客土的方法。
5、采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種子、種經濟作物,從而減少污染物進入食物鏈的途徑;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機械)、物理化學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種徹底、穩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資大,適于小面積的重度污染區,主要有隔離法、清洗法、熱處理、電化法等。近年來,把其他工業領域,特別是污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引入土壤治理,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開辟了新途徑。
-
18 2021-1
防治土壤污染要有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
近年來,隨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實施,我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體系逐步建立,因土壤污染導致的環境事件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由于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歷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難度較大,土壤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守護土壤環境要有底線思維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的土壤重金屬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西南、華南的少部分地區污染較重,工礦企業用地環境風險較高,必須加強防治力度,嚴守土壤環境底線。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仍不健全,土壤污染呈現局部相對集中、其他地區零星分布的特點,區域性土壤環境風險較高。因此,要系統分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難點,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要領域、主要區域、主要行業、主要污染物,針對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并穩步實施,逐步實現從夯實基礎向綜合性制度完善、從突發性環境事件遏制向關鍵問題解決、從局部主要區域治理向全局綜合防控的轉變。
各要素的治理與修補須協同推進
作為生態系統的組成,土壤與其他各要素相互影響、依托。要取得有效的污染治理,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各要素的治理修補。
一方面,要堅持地上地下統籌,推進水土污染協同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與土壤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時,不能割據三者之間的聯系,不能就土談土、就水論水,要探索地上地下協同防控和治理的模式,才能獲得預期成效。在開展地塊污染治理時,應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步調查、評估和風險管控;在區域尺度,要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綜合修補,防止污染擴散轉移;此外,還要打破要素環境監管壁壘,健全水土環境協同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要綜合施策,推進全要素全過程統籌防控。土壤是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的受體,要有效切斷土壤污染傳輸鏈條,就必須堅持將土壤污染防治與大氣、水、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治理工作統籌部署、整體推進。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大氣、水、土壤污染協同監控和預測預警;開展廢氣與廢渣、廢水與污泥協同治理,探索水氣土綜合治理技術模式;與此同時,實施土壤污染“斷源”行動,加強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排放的統一管理。
系統設計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
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愿景,要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為核心,系統設計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路線圖、施工圖,并分階段有序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補。
監管能力薄弱仍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突出短板,一些地區基層土壤環境管理人員缺乏、監管執法能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應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高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土壤環境監管、監測、預警、執法能力建設,使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與治理任務相適應。同時,健全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制度,定期開展國內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詳細調查,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土壤污染風險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此外,還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檢查、污染防治考核評價等為抓手,落實各方責任,推進依法治土。